凍幹製劑是指利用冷凍幹燥技術,將製品溶液預先凍結後,在低溫、低壓條件下,水分升華而獲得固體(ti) 藥物粉末的方法,同時使藥品保持原有的理化性質、生物性質,並且使藥品易於(yu) 溶解和長期保存。凍幹製劑的研發過程中的一個(ge) 關(guan) 鍵步驟,就是對製品凍幹曲線摸索和優(you) 化,而在凍幹曲線的摸索和優(you) 化前,應先確定製品的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和塌陷溫度。本文就上述四個(ge) 凍幹過程中的重要參數做一下簡要介紹。
一、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的定義(yi)
1、共晶點(對於(yu) 有晶體(ti) 結構的製品)
製品預凍過程中,對於(yu) 結晶體(ti) 係,隨著溫度降低,當製品達到冰點以下時,體(ti) 係中形成冰核,冰核逐漸增長,其餘(yu) 溶液中溶質的濃度逐漸提高,並在達到過飽和時析出結晶,溫度持續降低直至剩餘(yu) 溶液固化為(wei) 冰和溶質的結晶混合體(ti) ,此時的溫度即為(wei) 共晶點,但有些物質的共晶點不是一個(ge) 具體(ti) 的溫度值,而是一個(ge) 溫度範圍。
2、玻璃轉化溫度
製品預凍過程中,對於(yu) 無定形體(ti) 係,當製品溫度下降到某一程度時,形成的冰晶不再繼續增大,殘餘(yu) 溶液濃縮到,溶質與(yu) 剩餘(yu) 的水分形成粘度極大的玻璃態,此刻溫度即為(wei) 玻璃化轉變溫度。
3、共熔點
製品幹燥過程中,隨溫度逐漸升高,凝固的溶質和溶劑開始融化,此時溫度即為(wei) 共熔點。
4、塌陷溫度(對於(yu) 無晶體(ti) 結構的製品)
製品在幹燥過程中,幹燥層溫度上升到一定數值時,物料中的冰晶消失,原先為(wei) 冰晶所占據的空間成為(wei) 空穴,因此幹燥層呈多孔蜂窩狀海綿體(ti) 結構。當蜂窩狀結構體(ti) 的固體(ti) 基質溫度較高時,其剛性降低。當溫度達到某一臨(lin) 界值時,固體(ti) 基質的剛性不足以維持蜂窩狀結構,空穴的固形物基質壁發生塌陷,原先蒸汽擴散的通道被封閉,阻止升華進行,最終導致成品水分含量過高。此臨(lin) 界溫度即為(wei) 的崩潰溫度或塌陷溫度。
二、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的測量方法
1、共晶點(共熔點)的測定方法
電阻法、差示掃描量熱儀(yi) (DSC)法、差示熱分析儀(yi) (DTA )法、低溫顯微鏡直接觀察法和數學公式模擬法等,其中的是電阻法和DSC法。
2、玻璃轉化溫度的測定方法
DSC法、DTA 法、低溫顯微鏡直接觀察法。方法是DSC法。
3、塌陷溫度的測定方法有低溫顯微鏡直接觀察法
電阻法是根據S.A.Arrhenius(阿侖(lun) 尼烏(wu) 斯)電離學說原理:當水中含有雜質時,部分雜質就分解成電離子,這時水是導電的,當溫度下降溶液電阻會(hui) 逐漸增大,當溶液全部凝固成固體(ti) 時,溶液中離子就失去自由活動能力,電阻會(hui) 突然增大,此時溫度即為(wei) 共晶點;凍結的製品在升溫過程中,電阻突然減小時的溫度即為(wei) 共熔點。
DSC法是比較兩(liang) 種不同的熱流:一種流向或者來自製品,另一種流向來自測量範圍內(nei) 沒有相變的物質,根據比較這兩(liang) 種不同的熱流得出物料的共晶點或共熔點。
差熱分析法(DAT)法是利用製品在凍結(或融化)時,因放熱(或吸熱)而使其自身溫度發生變化。根據物料的這種物理現象,測得製品的共晶點(共熔點)
低溫顯微鏡直接觀察法是用低溫顯微鏡測量製品的結晶過程,根據所拍攝的圖像來得出共晶點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、玻璃轉化溫度。這種方法的優(you) 點就是可以顯示製品組織結構變化過程的照片,缺點就是所需的低溫顯微鏡昂貴。
數學公式模擬法就是根據物料本身的物理性質,用數學公式推導製品的共晶點(或共熔點),因影響共晶點(共同點)溫度的因素有很多,數學公式推導時並不能考慮所有影響因素,所以這種方法得出的溫度隻是一個(ge) 理論值。
三、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的相互關(guan) 係
1、共晶點與(yu) 共熔點
共晶點發生在製品降溫預凍過程,共熔點發生在製品升溫幹燥過程,它們(men) 是兩(liang) 個(ge) 相反的物理變化過程,從(cong) 概念上來看這兩(liang) 個(ge) 溫度應該是相同的。但由於(yu) 製品在凍結和熔化過程中其熱量傳(chuan) 遞的具體(ti) 途徑和方式不同,相變潛熱不同,所以共晶點溫度和共熔點溫度並不相同,同一物料的共熔點溫度要稍高於(yu) 共晶點溫度。
2、共晶點溫度與(yu) 玻璃轉化溫度
在預凍過程中,有些物料沒有或者不需要研究玻璃轉化溫度,有些物料沒有共晶點溫度[4],同一製品可能同時存在共晶點溫度和玻璃轉化溫度。製品在玻璃轉化溫度以上,共晶點以下預凍,則形成晶體(ti) 結構;製品以較高的降溫速度越過共晶點溫度,達到玻璃轉化溫度以下進行預凍,則形成無定型結構。
晶型體(ti) 係的凍幹製劑,晶體(ti) 粒度大,易幹燥,穩定性好,而無定型結構的製品幹燥速度慢,穩定性差,因此,在無定型體(ti) 係的保溫階段也可能出現無定型結構向晶體(ti) 結構轉化的現象。
3、塌陷溫度與(yu) 共晶點及玻璃轉化溫度
一般情況下,塌陷溫度要稍高於(yu) 共晶點溫度,共晶點溫度高於(yu) 玻璃轉化溫度(即塌陷溫度>共晶點>玻璃轉化溫度)。多數情況下,塌陷溫度要比玻璃轉化溫度高20K左右。
四、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的對凍幹曲線的指導作用
根據製品的共晶點或玻璃化轉變溫度可確定預凍溫度。在預凍過程中,若樣品預凍溫度過高,預凍不全,在升華幹燥階段易發生“噴瓶"和“起泡"現象。預凍溫度過低,則造成能源浪費,延長生產(chan) 周期,提高生產(chan) 成本。因此,在實際凍幹操作時,預凍溫度一般低於(yu) 製品的凝固點(共晶點或玻璃轉化溫度)10℃-20℃,但並不是所有製品均適用,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對預凍溫度進行優(you) 化。
在升華幹燥過程中,為(wei) 防止製品塌陷,對於(yu) 塌陷溫度要稍高於(yu) 共晶點溫度的製品,應控製製品溫度低於(yu) 共晶點溫度,而對於(yu) 少數情況下,塌陷溫度低於(yu) 共晶點溫度的製品,應控製製品溫度低於(yu) 塌陷溫度。
結語
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這幾個(ge) 參數與(yu) 物料的成分、性質、和加入的添加劑成分、性質有關(guan) ,受工藝過程參數的影響較小。在凍幹曲線的摸索階段應先測定製品的共晶點、玻璃轉化溫度、共熔點、塌陷溫度,以便盡快確定製品的凍幹曲線。
微信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