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!在確保西林瓶本身的質量前提下,從(cong) 凍幹工藝看製藥凍幹機製備抗生素時西林瓶破瓶問題,分析了產(chan) 生破瓶的原因。通常情況下玻璃瓶在均勻受熱時對溫度有較大的耐受範圍而不碎裂,如在烤箱中烘烤,或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環境中冷凍。但如果同一個(ge) 瓶子上的不同部位(尤其是瓶底)的溫度發生驟冷或驟熱的變化,形成相對較大的溫差,此時瓶子各部位會(hui) 受到不同的膨脹力,當這種作用力超過玻璃的承受力時,必然導致玻璃的損壞。這種情況在冷凍幹燥的過程中是很容易發生的。
我們(men) 在對某一抗生素品種進行冷凍幹燥時,是將製劑瓶放置在拓紛品牌製藥冷凍幹燥機凍幹室內(nei) 的擱板上開始進行,擱板內(nei) 充滿導熱介質,由外部的設備控製溫度。在產(chan) 品的預凍期,由於(yu) 此時是在大氣壓的情況下降低溫度,熱傳(chuan) 遞以傳(chuan) 導、對流和輻射三種方式進行,玻璃瓶各部的溫差不大,一般不會(hui) 使玻璃瓶破碎。由於(yu) 在低真空狀態下進行,熱傳(chuan) 遞主要以輻射和傳(chuan) 導方式進行,對流作用非常微弱,可以忽略不計。對擱板加溫會(hui) 直接作用於(yu) 玻璃瓶的上部,上擱板對製品的熱輻射也隻作用於(yu) 玻璃瓶的上部。而製劑藥柱部位在傳(chuan) 導導熱受阻、接受的輻射導熱比較微弱,對流導熱基本不存在的情況下,基本保持原來的低溫狀態,這樣,玻璃瓶的底部與(yu) 瓶體(ti) 產(chan) 生溫度差異。而藥柱部位的瓶體(ti) 隻接受少量的熱能,且有一部分能量由於(yu) 水分的升華吸熱而抵消,因此瓶體(ti) 的溫度zui低。此時,壓強越低,升溫越快,藥柱厚度越高,溫差就越大,瓶壁受力也就越強,進而那些質量較差的或有缺陷的玻璃瓶就會(hui) 首先脫底和碎裂,其碎裂數量、破碎程度均與(yu) 溫差有形成溫差的速率相關(guan) 。
解決(jue) 碎裂和脫底問題的關(guan) 鍵是縮小玻璃瓶各部分的溫差,在凍幹工藝曲線上體(ti) 現的就是縮小擱板溫度曲線與(yu) 樣品溫度曲線之間的溫度線間隔。這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真空控製和溫度控製來實現。
先將樣品預冷至共晶點以下20℃,保持溫度1小時,當冷凝器溫度達到-60℃以下後,整個(ge) 係統抽真空,待達到預定值後即開始升溫幹燥。此時擱板溫度設定高於(yu) 樣品15℃,同時調節主蝶閥,提高幹燥室內(nei) 的蒸汽壓強,以利於(yu) 加強對流傳(chuan) 熱作用,加快熱傳(chuan) 遞過程,促使樣品溫度跟隨擱板溫度而升高。當壓強升高後,密切注意氣壓和溫度變化,保證樣品和擱板之間的溫度差處於(yu) 10至15℃的範圍內(nei) 。此時樣品的溫度曲線盡量加快向共晶點靠近,在共晶點以下5℃左右快速升華,進而完成主幹燥。
微信掃一掃